杂志首页 | 第1期 | 第2期 | 第3期 | 第4期 | 第5期 | 第6期 | 第7期 | 第8期 | 第9期 | 第10期 | 第11期 | 第12期 | 第13期 | 第14期
棋谱仓库VIP会员+弈天黄金会员160元
注意:二合一卡为充值卡≠用户名,需要在弈天客户端和本站棋谱仓库分别登录后充值
首页 | 棋谱仓库 | 棋谱下载 | 动态棋盘 | 象棋赛事 | 象棋新闻 | 象棋视频 | 象棋图片 | 等级分表 | 棋手资料 | 东萍商城 | 直播室
-=> 公告信息
注意:本站内容与下面百度广告无关 微信:dpxqcom QQ号:88081492 QQ群:75115383 淘宝:hldcg 新浪微博:东萍象棋网 点击查看本页二维码
-=> 《象棋白皮书》第五章 象棋的文化传播 象棋教育 象棋期刊和书籍 文学影视作品           编辑新闻 审核新闻 比赛列表
相关链接:等级分 成绩表 对阵图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浏览人气(1258)
其他组别:象棋新闻 象棋视频 象棋图片 竞猜中心 棋手资料 历届成绩 竞赛规程 补充规定


《象棋白皮书》第五章 象棋的文化传播 象棋教育 象棋期刊和书籍 文学影视作品

新闻编号:4302
新闻来源:《象棋白皮书》课题组
新闻录入:东萍公司
更新时间:2013-09-08


  本白皮书仅供参阅,如因个人非法使用引起法律追究问题,责任自负,欢迎传阅。

  《象棋白皮书》课题组

  二○一三年八月

  本文文件由珠江文化提供,鸣谢!感谢《象棋白皮书》课题组所有成员,他们花大量时间、精力调查、整理出本文,对推动象棋的发展将起重要的作用。谢谢所有关注本文的网友、棋友!





  5. 象棋的文化传播

  象棋作为文化存在的标志就是象棋教育,具体而言,包括了象棋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文化衍生品等范畴。


  5.1作为智力启蒙和开发的象棋教育

  象棋对弈是双方对抗的游戏,随着双方力量此消彼长,器具形式起伏不定变幻无常,棋手的竞争意识一刻也不能松懈,棋手养成了对策思维的习惯。系统的象棋训练可以增强记忆力,提高思维力,挖掘想象力。下棋是需要深思熟虑的脑力活动,能帮助棋手集中注意力,锻炼意志力,发挥果断力;象棋还是一种文明的竞技活动,能让参与者有公平竞争的意识。

  象棋可以促进智力启蒙与开发,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陶冶他们的情操。而儿童在学习下棋之初,经过系统的训练,可以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修身养性,也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梳理人生观和世界观,是棋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独有特点[1]。

  象棋是一种智力活动,一旦喜爱上这项活动,就要找对手对弈。当遇到真正的对手就会开动脑筋,勤于思考,认真思考,慎重看棋、走棋,想方设法战胜对手。一个好的棋手还要记很多的棋谱;记好每一盘棋,下完后进行复盘,这些过程无形中锻炼出超强的记忆力和专注力。下棋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胜有胜的道理,败有败的原因;强烈的求知欲会使棋手去研究棋局,提高棋艺。下棋既能锻炼人的意志,又能提高人的竞争意识,培养人的大局观。

  目前,在象棋专业网站上,象棋的学习和研究开始向智力启蒙和开发方向发展。


  5.2象棋教育重在儿童和少年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生除了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之外,还有学习琴棋书画课程,既可以培养一技之长,又可以陶冶情操。试问在学校的基础教育中,哪一门课程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记忆力、逻辑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呢?没有。每一门课都只是培养学生某种能力,但是象棋课程却可以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上述各种能力。

  [1]黄少龙。象棋文化艺术之谜[M]。2012:5-6

  从课程上来讲,作为一门体育和健康课程的选修课,象棋是十分合适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毫无疑问,在中小学开展象棋的教学非常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的课程中开展象棋的教学有其独特的作用及意义。

  经调查,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象棋的积极性越高,学习更快。年龄差异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并不重要,在很多场比赛中,低年级的学生战胜高年级的学生的例子比比皆是。通过近两年的统计发现,学生低年级学棋比高年级学棋优势更大,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兴趣的培养更快。

  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注意的时间短,无意识注意占优势,对喜闻乐见的事物感兴趣。在象棋的练习和比赛中,小学生的眼、手、脑交替使用,使他们动脑思考,动手下棋,能激发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象棋运动要求精力集中,坚持不懈,既能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意志,又能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象棋运动是通过比赛来提高棋艺,陶冶情操的。象棋不但对小学生的智力开发大有益处,又能培养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少年儿童变得反应机灵,思维敏捷,对问题理解深,记忆牢靠。

  但对比其他棋类项目,象棋在培训界并不占优。有调查显示,象棋培训在当下青少年中的培训规模跟不上围棋和国际象棋。经过采访得知,当下象棋培训仍存在着一些待规范的地方:

  (1)象棋培训的师资缺乏。我国不缺象棋高手,但是缺少从事象棋培训事业的象棋高手。吸引象棋高手从事象棋培训与教育事业,是关系到象棋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吸引更多的优质师资,才能培养更多的象棋人才。

  (2)象棋培训缺乏职业化发展的系统性。棋类运动本质上是一种开发智力,提升情操的游戏,在近代才被赋予了竞技体育的属性。而由于象棋的自然普及率较高,亲友之间自然传授,培训缺乏体育职业化的发展训练。

  (3)象棋培训的目标以满足家长对“体育特长生可以加分”的追求,忽视了对儿童智力和意志的培养。


  5.3象棋专业期刊和书籍

  象棋的教育以及普及,离不开象棋专业期刊和书籍。只有更多更好的专业期刊和书籍问世,才能更好地普及象棋,提高棋手以及象棋爱好者的棋艺水平。


  5.3.1象棋期刊

  杨伯伟曾按照象棋发展史的分期,划分了四个高峰期,把1912年以前的时期划分为古代,把1912——1956年划分为近代,1956年之后为现代。离我们最近的是象棋出版史的第四个高峰期,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一时期象棋赛事、活动频繁,媒体宣传得力,象棋出版业进入了“黄金时期”。1985年,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出现了象棋“七刊二报”同时并存的鼎盛局面。“七刊”分别为广州《象棋》、上海《上海象棋》、哈尔滨《北方棋艺》和《象棋研究》、成都《成都棋苑》、沈阳《棋友》、温州《鹿城棋苑》;“二报”是广州《象棋报》、北京《棋牌周报》。

  直至2000年,全国还有《象棋》、《上海象棋》、《棋艺》(1998年起《北方棋艺》改名为《棋艺》)、《象棋研究》、《棋牌世界·象棋》(1999年于成都创刊)、《象棋天地》(象棋协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不定期丛刊)和《棋牌周报》、《象棋世界报》(1999年于丹东创刊,内部发行)等“六刊二报”并存。然而待到2004年,上述的六家刊物仅有《棋艺》、《象棋研究》幸存,《象棋世界报》“变身”为《象棋世界》月刊(用香港刊号),棋报全部消失。

  广州《象棋》月刊于1956年创刊,由多届全国象棋冠军杨官璘、吕钦、许银川等名家编著,是广大象棋爱好者的良师益友。截止2003年第12期,共出版421期,后未经宣告,悄然退出。

  著名象棋人士认为,象棋报刊的停刊与象棋自身的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造成报刊业萎缩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媒体的发达,对出版业的冲击比较大。报道内容时效性滞后的象棋报刊,远远满足不了广大棋手以及棋迷对信息时效性的高要求,这是导致部分象棋期刊停刊的主要原因。另外,刊号的稀缺也导致了象棋报刊难以像当年“雨后春笋”般占领各大报亭。


  5.3.2象棋书籍

  象棋发展到现在以来,各类象棋书籍数目种类繁多,有别于象棋入门类的书,真正蕴含象棋精髓的体现象棋项目本身的特点的,还是各类棋谱类书籍,根据行业内惯用的分类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经典的对局集

  主要由象棋大师的系列专集和棋谱作家评论的对局集两种类型,前者主要记载象棋大师的各类对局棋谱或是大师个人对棋谱的见解,收藏意义居多,譬如《十连冠的棋艺精华》一书是由徐天利和胡荣华本人共同评述并由徐天利执笔的。成书于1985年,出版于1986年。距今虽已十几个年头,但该书堪称棋书之经典。另还有《虎啸弈林》(2000)、《吕钦棋路》(2002)、《银川棋路》(2011)、《勇征棋路》(2013)等大师亲笔讲解的;后者多如牛毛,各类对局集比比皆是,较为经典的有言穆江先生的《胡荣华东南转战录》(1985),陈松顺先生的《五羊杯象棋冠军赛》(1993),《胡荣华李来群二十年大战》(1999),李浭、杨典著,马正富先生的《许银川对局集》(2001),等等。而近几年来也有针对全国各类比赛对局的解析,诸如《2012全国象棋个人赛精彩对局解析》系列、《百大棋局》(第一集)(2013)段鹏程著等。

  (2)古谱类

  主要指象棋千百年来发展流程下来的古谱类数目,主要有全局和残局两种。前者最齐全的一套是蜀蓉出版的《象棋谱大全》(2006),刘剑青父子评注的《橘中秘》和明松评注的《梅花谱》也都是其中的精良之作,棋艺研讨亦非常深入,是古谱评述类的精良之作。后者最全的一套是刘殿中主编的《象棋古排局集成》(1994),较好的是上海文化出版的四大名谱的详注本及《江湖排局集成》(1999),《象棋古谱诠正大全》(2002),算是对残局进行了比较好的评注和诠正。2012年还出版了《竹香斋象棋谱(修订版)》以及《蕉竹斋象棋谱精编》等关于古谱类的书籍。

  (3)开局谱类

  简单分为综合性开局谱和专题性开局谱。前者是指开局手册,对各类开局走法做了简单而概括的介绍,对于入门级的读者尚佳,对于专业读者来说可能有些过于简单。比较著名的有居荣鑫的《象棋规划举要》(1988)及续编等等。后者指针对某一类型的开局进行详细介绍的数目,着重变招的讲解,对于棋艺提升有不小的帮助。比较著名的有屠景明《中炮盘头马对屏风马》(1986),王嘉良《顺炮全集》(1998),葛维蒲的《象棋布局飞刀》 (2004),钟志康的《象棋排局初探:兵卒马炮》(2007)等等。

  (4)残局谱类

  现代残局谱首选的是贾题韬的《象棋残局新论》(1991),贾题韬从形的角度动身,论述了残局的根本思想和战略战术,同时辅以大量的典型例局阐明棋理,下卷从残局角度动身,进而联络全局的作战思想,对精进者有很大帮助。而李中健的《象棋残局新编:探索棋局六十年》(2013)则系统介绍了古今的残局共收入棋局八百多则。全书将棋局分为十五类,上卷

  包括车、马、炮、兵、车马、车炮、马炮、车马炮八类,中卷包括车兵、马兵、炮兵三类,下卷包括车马兵、车炮兵、马炮兵、车马炮兵四类。

  (5)综合类

  综合类包括一些个人专著,其中有开局、中局、残局、对局等,分类引见或者评述。比方杨官璘的《弈林新编》(1977)、赵国荣《棋枰精髓录》(1985)、黄少龙《象棋形势判别》(1997),初学类如谢侠逊《象棋指要》(2007)等,读这些谱可以学习其中的棋艺思想和对场面的了解和剖析方式,深入研究,则对棋类爱好者有不小的帮助。另外还有《杨官璘象棋新编(套装上下册)》 (2008)以及朱宝位的《象棋基本杀法》 (2007)。

  (6)棋史类

  主要对象棋的发展或者是地方象棋的发展做了大体简述。比如《广州棋坛六十年》(1986)。要讲述广州棋坛的历史故事,用棋局交叉其中,有很强的历史材料性。《近代国手名局》(2012),作者徐清祥,该书主要讲述了近代国手如林弈仙、谢侠逊、彭述圣、四大天王、五虎上将、北方八猛、华东三剑客等等,上局部是文传,下局部名局点评。另外就是黄少龙的《列炮纵横谈》(1987)、《炮马争雄三百年》(1994)、《挺兵局的应对方略》(2001)等,对象棋的各种走法的变化有着不小的剖析和讲解。

  [1]杨柏伟,起起落落数百秋——象棋出版史的四个高峰期 。象棋天地。2006,03


  5.4象棋文学影视作品

  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通常是电视网络,报刊书籍等大众媒体,因此与象棋有关的文学影视作品的诞生,对推广象棋有着深远的意义。


  5.4.1象棋文学影视作品简介

  象棋的文学作品较出名的主要是两位作家的同名小说《棋王》。一部是中国大陆作家阿城1984年发表的处女作《棋王》,该书在二十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排名第20名。原载《上海文学》1984年第七期,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棋王》的主要魅力来自于主人公王一生。他天性柔弱,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何以解忧,唯有象棋。”他受益于一位神秘拾LJ的老头授予的超绝妙棋艺及道家文化的精髓,这便是阳之气相游相交。“若对手盛,则以柔化之。可要在化的同时,造成克势。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这势要你造需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是道……”这讲的是下棋的要领,但同时也是讲万事万物造化之道,王一生以生命的本能领悟了这些道理,把棋道和人格融为一体,此后他的人生变成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体现。王一生在象棋中寻找自己的世界,并最终在棋艺和道德上实现双重升华。另一部是台湾作家张系国在七十年代创作了一部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棋王》,它通过神童棋王的变化,反映了台湾七十年代初期社会变化中人们的生活、思想,特别是年轻一代知识界的心态状况。这篇同名《棋王》也在二十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排名第79名。

  1991年徐克的电影工作室将大陆作家钟阿城的小说《棋王》与台湾作家张系国的同名小说《棋王》溶合成一部电影,并由他与严浩联合导演《棋王》,由梁家辉主演。

  2000年,由张卫健主演的《棋武士》是一部港产古装言情剧。象棋是中国人最热爱的游戏之一,把象棋巧妙地融合在武侠故事里,开创了武侠的新类型。

  2006年国产动画片《象棋王》,描述一个叫“无悔”(“举棋无悔”之意,表示一个棋手勇往直前、不后悔的信念)的小六学生,从根本不会下棋到热爱棋艺的历程,以一颗永不言败的心,勤奋向上,勇往直前,不断学习、克服万难,深造棋艺,在各种象棋比赛中战胜对手,为实现自己的“象棋王”的理想勇敢奋斗。《象棋王》与中国棋王合作世界第一部以象棋为题材的动画片。鸿鹰与中国棋王胡荣华协力合作共同打造《象棋王》,将中国棋魂推向海外。为求棋赛的精确性与真实感,由胡荣华担任本片的总顾问,指导棋局及棋谱。《象棋王》让象棋耳目一新:剧中改造了传统象棋,将象棋立体化、具象化、生命化,为象棋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做了不小的贡献。


  5.4.2 象棋文学影视作品存在的问题

  象棋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并不多,相对于同为棋类游戏的围棋,象棋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象棋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数量较少

  由于活动本身的限制,当下有关象棋的文化作品多为中国创作的,少有他国作品涉及到这方面的题材。反观围棋,在文化和影视方面的作品较多,从《吴清源》、《棋王阿城》到《天元》,再到动画片《棋魂》,围棋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出镜率”。

  象棋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数量少,一方面反映了象棋的影响力还不够,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缺乏文学和影视作品,难以通过其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象棋教育。

  (2)象棋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质量较差,影响较小

  在国内,大多有关象棋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是借“象棋”描写一个时代的文化,作品仍缺乏对象棋本身的走法,以及对象棋棋手的塑造。围棋方面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多是直接对围棋的走法和文化进行阐述,直接针对棋迷和爱好者进行推广,这加大了其作为文化产品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象棋在文化作品这领域还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作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游戏活动,其可挖掘的价值十分巨大,应该将象棋所代表的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充分考量后灌输在新的文化产品中,用文化产品的多样性去展示象棋的魅力,去激发受众主动去了解象棋,接受象棋的魅力。


  5.5象棋文化衍生品

  象棋文化衍生品指由象棋文化原作发展而来的,经过再创作而区别于原作本身的商品。象棋的衍生品蕴含着巨大的商机,通过艺术家的设计参与,可以将象棋元素作为中国元素,融入并转化到一些日常用品上(比如服装、儿童用品、男性用品、老年用品等)和关系广大群众的行业上(比如房地产、教育等),赋予这些传统商品深厚的文化内涵。

  目前,象棋文化衍生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基本还是空白。但这一领域的发展不容忽视。

  首先,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三大象棋线上平台的玩家长期活跃用户将近108万人次,而中国整个象棋爱好者的市场远远不止如此,加上许许多多热爱中国文化的国际友人,如果这些市场得到有效开发,那么市场规模相当可观。

  其次,从经济基础来看,随着我国GDP带动人均消费支出水平持续增长,近十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这为象棋衍生品推向市场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再次,从销售机会来看,我国每年举办重要的象棋赛事,如象棋甲级联赛,全国锦标赛期间,均可以作为市场契机,国内外各个文化旅游节也是不错的销售机会。

  综上,象棋文化衍生品消费市场潜力大,开发有特色有文化内涵的象棋文化衍生品,使得与象棋相关的经济收益得到提高,进入现代化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





  本文文件由珠江文化提供,鸣谢!感谢《象棋白皮书》课题组所有成员,他们花大量时间、精力调查、整理出本文,对推动象棋的发展将起重要的作用。谢谢所有关注本文的网友、棋友!

下一条:《象棋白皮书》第四章 象棋棋规与赛事规则的影响 棋规对比 文化导向上一条:《象棋白皮书》关于象棋现状的调查报告 结语

比赛列表 比赛规程 添加新闻 编辑新闻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版权信息 [网站地图 联系QQ:88081492 QQ群:75115383 淘宝:hldcg 微信:dpxqcom 新浪微博:东萍象棋网 微信公众号:东萍象棋网]
本站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和东萍象棋网共同拥有,文章可自由转载,特别声明的除外,转载文章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东萍象棋专业网站 Copyright 2004 东萍象棋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权利 辽ICP备11009884号